与此同时,坐在霞光号的座舱内,脸上带着几分疲惫的机长许正宏,嘴角终于勾起了一丝笑意,伸出右拳和坐在他旁边的刘彪碰了一下,随后食指按在了头盔的侧面,用清晰的声音开口说道。
“这里是霞光号,我们已经成功入轨,请求对接!”
等待不过两秒。
应答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中传来。
“……这里是月宫号。”
“欢迎回家,我们的英雄们!”
航行在深空之中的霞光号,缓缓靠近了那座银白色的“港口”。
紧接着,一对长条状的“起落架”从霞光号的机头下方缓缓伸展,指向了空间站下方末端处的那个带有接口的舱段,然后缓缓靠近了过去。
坐在客舱内,看着舷窗外渐渐接近的空间站,约翰逊的心脏几乎是提到了嗓子眼,紧张的手心渗出了汗水。
空间航天器的对接一直是航天技术中的难点。
这不但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工业相机精度、航天器材料强度、发动机以及其控制技术等等“硬件实力”,更考验着计算机视觉测量技术等等一系列软件实力。
尤其是对航天器轨道高度以及时速精度的要求,更是苛刻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程度,往往发动机点火的窗口期会被压缩到一秒钟之内,早一秒晚一秒都会导致对接失败。
当初,美国双子座载人航天计划刚刚出来的时候,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让双子座6号和7号实现了交会。然而保持了30厘米的距离飞行了20分钟,两个航天器最终还是没有实现对接。一直到了次年的双子座8号,与无人靶航天器实现成功对接,美国才算是真正意义上掌握了这项技术。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