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那时洪承畴几乎已经绝望,很大程度上是存在着殉国的心思的,都是实时情报,没有几分变幻的。
但之后,徐长青的冲宵而起,形势俨然不一样了,洪承畴自那封奏报之后,一直没有再发官方奏报过来。
不过,天子崇祯和朝廷还是通过山海关方面的一些零星情报,得知了明军主力此时汇聚宁远的状态。
因为不能掌握到前线最精确的情报,此时诸多朝臣基本上是瞎子摸象,完全凭感觉来的。
此时,朝内大致分成了三派。
一派是以本兵陈新甲为首,主张继续对辽西增兵,输人不输阵,一定要撑住大明天朝的威严。
一派是刚刚复任没几天的首辅、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周延儒为代表的的保守派,主张等形势清晰,恢复了与辽西的联系之后再做决断。
还有一派则是以诸多东林年轻新贵为主,态度比较强硬,要求查办洪承畴,更换督师。
三派早已经为此吵吵了几天,却是始终没有头绪。
当然,在这其中,还有一种隐隐的兆头在蔓延,那便是议和!
三派都有!
只是,这事情有点太大了,在风向没有明朗之前,谁也不敢乱开这个口子,都在等机会。
这使得朝堂上乌烟瘴气,充满腐朽而看不到几分生机。
御座上,看着吵吵成一团,甚至有推搡的众臣,崇祯皇帝也是一个头有十个大。
到了这种程度,他真的是怕了,虚了。
崇祯皇帝的政治觉悟、手段,其实都不高,眼光也是很一般,但是,对危机他还是很敏感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