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台时期,哈达部实力鼎盛,“远者招徕,近者攻取。”“二百里内诸部尽皆宾服”。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个时候女真各部已经从原来分散的、不相统属的部落开始渐渐转变为有比较严格的上下级关系的政权了,女真趋于统一的苗头已经非常明显了。
但是王台对明朝却极为恭顺,明朝也想利用他打击其他的部落,双方一拍即合,给他的册封高得离谱,被封为龙虎将军。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以后,设立内阁,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因此内阁大学士们一般被称为宰相(实际却是大大不同),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加封的话,一般是正二品。龙虎将军呢?也是正二品。如前文所述,这个龙虎将军只是一种荣誉,并非真的让王台入朝做官,本来干啥,现在还干啥。尽管在事实上面看似没有什么分别,但这却是一个风向标,透过表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明朝的对女真各部的控制实际上面已经大打折扣,不得不提高对女真酋长的官职,来笼络其心,如此高的官衔在明朝中前期是绝不会舍得给的。第二位获得龙虎将军这个职衔的就是努尔哈赤。
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很多人总高估了努尔哈赤,认为他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神人,实际上面当然是不可能,肯定是拉一帮打一帮,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三十六计,招招都用。刚才看了李成梁的介绍,大概也会有人以为李成梁是什么“神人”了。实际上一样,也是什么招数都使,什么计策都用,什么办法都想,怎么可能看不惯谁就把谁给剁了!
我们知道,清末有一个官员叫李鸿章,被称为“满清第一糊裱匠”。糊裱匠是干什么的?缝缝补补,拆了东墙补西墙,看着光鲜,但是一旦碰到大风大雨,“西洋镜”马上就戳穿了。早就已经知道国事不可为,清朝江山救是肯定救不回来的,但也只能尽力而为。实际上“糊裱匠”这活每到王朝末年都有人干,李成梁便是“明末关外第一糊裱匠”,也是缝缝补补,拆了东墙补西墙,能撑多久是多久,看着光鲜,但是一旦碰到大风大浪,立马就垮台了。李成梁这才只是第一个,明末的“糊裱匠”后面还有一大批呢!
我们接着看,王台于万历十年(1582年)病死,王台死后,哈达部迅速衰落。当时,实力最强的是建州女真王杲的儿子阿台,本来是很有希望成为第二位龙虎将军的。可是,王杲和阿台这对父子不太老实,所以王杲就被王台所擒,献于明朝。等到王台一死,阿台便认为时机成熟(这几个人的名字比较搞),于第二年兴兵。于是李成梁便统兵讨伐,这一仗,李成梁打得比较辛苦,努尔哈赤的祖、父,也在这场战争中被明军“误杀”(究竟是不是误杀,还真不好说)。这一年努尔哈赤便袭封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以十三副铠甲起兵”了。你看,王台之死和努尔哈赤起兵,时间上是不是有点巧合?
王台死后,女真各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混乱,“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甚至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李成梁也吃到了分量,只能扶持一个酋长,来帮他打击其他的部落,这个人就是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起兵以后,首先用了大约十年的时间统一了建州女真的各部,加上又有明朝的支持,这自然引起了其他部落的恐惧,于是叶赫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纠集九部联军,这九部里有女真的部落,也有蒙古的,努尔哈赤于古勒山击败了九部联军,从此威名大振。以后不久就被封为龙虎将军,也就是成为了明廷官方确认所需要拉拢的酋长。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1601年,灭哈达部。1607年,灭辉发部。1613年,灭乌拉。并多次讨伐叶赫,致使其一蹶不振。至此,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
我对一些人分析问题的方法是不怎么以为然的,一旦分析某个王朝或某个集团的兴衰,或者两方势力角逐的胜败原因,反正就把这些王朝或集团所做过的事情罗列一遍,然后告诉大家:这就是原因了。比如秦朝二世而亡的一个原因是什么修长城,隋朝短命的原因有挖运河、征高丽,这玩笑就开大了!修个长城能把一个朝代修掉?又不是只有秦朝和隋朝修过长城、挖过运河、征过高丽,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其完全采用法家的统治,严刑峻法,而这种统治方法只能在局部和短期内实行。所以后来汉朝初期采用道、法结合的方式,汉武帝开始则采用儒、法结合的方式,由此奠定了中国未来两千年的统治方法。这才是秦朝灭亡的本质,跟修不修长城没——哪怕一丝一毫的——关系。
同样,后金的兴起也是,比如有人说明末有万历三大征,也就是宁夏平啺葜邸⒉ブ萜窖钣α邸⒒褂性士够魅毡局邸>」苋∈ち耍侨聪牧嗣鞒氖盗Γ嗟男似鹛诔隽耸奔洹M耆恫簧媳叩氖虑椋蚣赋≌蹋一勾蛴耍湍馨岩桓龀虻簦磕憧春槲洹⒂览至匠帽段Р豢晌讲还悖帽问豢晌讲欢啵峁兀吭趺疵挥斜幻鹆耍棵鞒衅冢戏劫量芎嵝校狈矫晒挪欢夏戏福诓恳嘤胁簧倥崖遥趺疵挥斜幻鹆耍�
同样,明朝错杀努尔哈赤的祖、父跟满洲的兴起也没有什么关系,不论杀或不杀,努尔哈赤同样会起来闹事,没有努尔哈赤兴兵也会有其他的酋长崛起。
再如对李成梁扶持努尔哈赤的事情多加指责,并且指出,努尔哈赤兴起之时,已经有官员提出过应当防范努尔哈赤了,但是明廷却没有采取措施。说的好像明廷有办法采取什么措施一样,你仔细想想,如果在明朝中前期,李成梁就是想这么干,皇帝那里通得过吗?言官们那里通得过吗?有几个人提了一些反对意见就是对的了?
在我们指责历史人物的时候不能拍脑袋想到什么说什么,而不经过大脑的思考。明廷难道放着原来完全的“分而治之”的策略不用,从皇帝到大臣瞬间都大脑抽筋了:欸!咱们去扶持一个女真酋长玩玩!这是国家治理边地的根本策略,绝不是一、两个人拍脑袋能拍出来的,而是客观因素放在那里,只能如此这般去做。
日期:2012-09-21 00:09:16
比如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明廷就不再往奴儿干都司派遣官员了,这实际上等于废除了奴儿干都司这个机构,此后明廷在东北地区也就只有辽东都司一个纯军事的机构。而弘治皇帝正是很多人心目中明朝中后期少有的好皇帝。他这样做的原因正是因为奴儿干都司已不能发挥什么实际作用,很难再控制女真各部,因而改变为依靠直属的辽东都司的军事威慑,扶植某一个女真酋长来控制女真各部。
实际上,明末大多数官僚都知道只有李成梁这么干才是办法,也才实用,皇帝也明白这个道理,因而明廷实际上是认可这种做法的,这是稍加思索便能明白的道理。
而李成梁尽撤号称“八百里”的宽甸等六堡的军队和人口,更是让很多人感到惋惜,实际上一点也不用奇怪,如果李成梁不撤的话,说不定宽甸六堡首先惨遭后金的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