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之余,他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大哥半路被杀,老爸肯定立我为世子,那么人们可能认为急子是我加害的,就难以保持清白了。既然儿子不能失去老爸,那么弟弟也不能失去兄长,那我何不替大哥去死,如此大哥便可幸免于难。如果老爸听到我死的消息,能够幡然醒悟的话,从此做个明君,则是国之大幸。如此我便可落得个慈孝两全的名声,从而流芳千古。”
这兄弟俩,一个明知去送死,还不畏死,一个则是要替兄去死,可以说是俩人争着去死。
读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死就有那么大的诱惑力?有人很不解,认为这是愚忠。
今天的人们可能想不明白,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永争第一,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在赛场上,大家都争得头破血流;争权,争名,争利,争女人,争孩子,争房子,争面子,争风吃醋,等等等等,就是不见有争死的。可见“死”不是一个好东西。
可是对于古人,尤其是对君子而言,那就未必了,“死”有时候比“活”更有价值,尤其是当它和所谓的“仁”、“义”、“忠”、“孝”联想起来的时候。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忠心事主”、“孝敬父母”等,这是古人的核心价值观,它影响着人们行为模式。有时候,“死”是一种很从容、很光荣的事情,死者有可能因此青史留名,流芳百世。这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因为他们十分看重人的名节,宁死也要去捍卫它。不像今天的某些人,没脸没皮天下无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