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精神力量就来自于此。道义在肩,舍我其谁?因为真正的智慧和知性,必是以追求人格完整为目的。他只向更为完美的人格折腰,只愿意在陶冶情操的路上,甘心接受所有的苦难和磨砺。
但,路上等待孔子的,又绝不只是饥肠辘辘的穷蹇,风尘仆仆的艰辛,还有无尽的凶险磨难。
就像头戴荆冠,背负沉重十字架走向他个个山受刑路上的耶稣,所展现的高贵与仁慈,灾祸如影随形伴随在周游路上的孔子,正是在危机四伏中他特有的从容与淡定、自信与快乐中,向世人展示了他大义凛然的精神禀赋,人格的尊贵无比和人性的魅力无限尽绽其中。
艰难重重,困苦多多。
公元前497年,去卫适陈,过匡地(今河南省长垣县境)时,匡人误认孔子为阳虎(因阳虎曾欺压匡人,而孔子的长相又极似阳虎),围困孔子。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公元前494年,孔子过蒲,恰逢公叔氏发动叛乱,再遭蒲人野蛮扣留。亏弟子公良孺施勇斗狠,才得以脱险。
公元前493年,去卫如曹,在适宋的路途上,曾与弟子习礼于枟树之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