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8年代高等教育大跃进后的中国,大学生的“产量”一下子提高了数倍。本来很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是用来适应服务业、信息产业、创意事业、技术研发的需求,可实际上,这类产业在依靠人口红利和血汗经济的中国却是连发展的土壤都很不具备。加之1998年后,“抓大放小”的国企体制改革,实际上加剧了权力对上游领域,对高利润行业的垄断,尽管接连不断地推出“非公多少多少条”来鼓励解决中国80%人就业、70%专利、60%产值、50%财政收入的广大中小企业发展,可在日渐固化的利益结构下,上游行业的“玻璃板”自然是越加越厚。
另一方面,随着二战后人口红利在全球范围的退潮,国际市场的地理大发现已至尽头,企业利润空间自然是日渐窄逼,同行之间只能靠“竞次”,“看谁先垮”来获得竞争优势。而营销作为实现产品到资本“惊险一跃”的桥梁,也自然成为了市场的宠儿。
于是,大量毕业才发现对口领域这样难找的青年学生们只能拿着微薄的薪酬,陪着笑脸,走街窜巷,在拒绝和白眼中,体会“社会人”的滋味。而城市里居之不易的高昂居住、交友、安全成本亦令贫民窟成了“蚁族”们的青春安置点。于是,很多“聪明”的人总算明白了,在这种生活面前,没有一点麻木,或者说激励机制是很难支撑的,因此,很多各式各样的“励志”书、“营销”宝典随处可见,甚至成了仅次于“教辅”图书的出版物大类。而在这种有意无意培育的疯狂加世故的“狼性”环境里,当初的理想和直率又去了哪呢?人不是用来异化成疯子的吧?有趣的时代,总是有有趣的事,这不,我的期货生涯刚刚开始就遇上了这样一件。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