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亲历过八十年代的整顿,但我亲历过一场2004年的某地矿业秩序整顿。省上领导一批示,半年整顿,民营小矿山以及围绕它们的运输业和服务业,死掉70%。当时,社会观念已经很开明了,法治已经比较健全了,尚且如此。此前的情况肯定更惨烈。特别是1989年至1992年期间,当时报纸电视上点名指出,个体和私营经济都是和平演变的经济基础。这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我一直在想,就温州家庭作坊当年那个弄法,没有被政府出手整死,简直是个奇迹。30年间,假如任何一任领导出手,温州模式可能就完蛋啦。假定每任领导干六年,应该有五任领导;假定每个领导出手的概率都是三分之二,不出手的概率是三分之一。那么,连续五任领导都选择不出手的概率,是三分之一的五次方:二百四十三分之一。换一句话说,温州模式生存概率应该不超过千分之四。我靠,不容易啊!
我这个算法,是一个孤立假定。若真是这样,那中国经济就没有今天了。实际情况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环境确实很艰苦,但存活率没有低到这个程度。那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于:各地政府之间的发展搏弈,为私营企业创造了谋求生存的空间。这个,倒有点像当年资本主义在欧洲马赛克式的封建小国中间的境遇。
改革开放三十年,在九十年代朱老板推行分税制改革之前,主要体现为中央权力向地方的转移下放,所谓“放权让利”;而在分税制以后,中央通过集中财力,逐步增强自身的权力,地方力量相对下降。“跑部钱进”越来越重要,还跑出来一大堆驻京办主任。但是,无论是分税前后,这三十年都是中央与地方利益深刻调整、各地政府之间激烈博弈的时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