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家修身”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核心要素的概括,实际上佛门慈光在造福古代中国人的功业上绝对不逊色于儒教的影响,尽管它主张的慈善事业在皇朝时代屡受朝廷打压,包括今天也无法充分实现其济世利民、反哺社会的广结善缘理想。大乘佛教的主旨不仅在于精神和灵魂上普渡众生,也同样关怀现世的疾苦与人们需要的物质、肉体救援。关于佛门慈善事业提供给社会的保障与福利我们在中国古代的相关章节会有多处详细介绍,可以说中土佛门在皇朝时代的悠悠岁月中承担了从教育、医疗、赈灾、救难、住宿到丧葬关怀等各项服务功能。如果不是古代中国政权习惯性地排斥任何社会、民间力量以规避对皇权统治的威胁或不利反衬,个人以为中土佛教有可能不会把社会慈善只当作其次要的副业,中国古代的宗教慈善很可能演化出超越政府福利的宏大格局。
相对基督教慈善事业的发达,佛教慈善事业的发扬确实存在些客观制约。西方多元政治结构的社会传统中,基督教长期处于能量与世俗政权不相上下甚至影响力经常超越后者的卓绝地位,受到的世俗强权力量打压与干扰较少;基督教在传教与慈善事业上始终拥有独立的主导权力,因而也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经验,拥有来自社会与财团的强大财力物力支持;基督教慈善事业已经跨越了工业文明以及信息时代带来的自我调整要求,是现代化了的宗教慈善模式;基督教在传教热忱上明显超越组织化与财力均比较落后的佛教;基督教信徒的慈善主要出于赎罪觉悟而不是祈福意识。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中国社会走出专制阴霾,实现高度法治与社会自治的现代化后,佛门在独立主导其行善助人之高尚事业的基础上,古老的佛教一定会焕发生机、与时俱进,指导佛门子弟与八方信众释放蕴涵于佛教精神内的慈善因子。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