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21年(长庆元年),唐穆宗任刘元鼎为会盟使,前往逻娑,路过河西一带,见到旧时城郭还在,兰州广种水稻,桃李榆柳茂盛。看来,汉族地主阶级仍保持原状,民众虽说是奴婢,实际是农奴性质,与纯粹奴隶还有区别,生产仍以农业为主。广大农民被贬为完全农奴,是社会的大退步。吐蕃又迫令所有唐人改换服装,只许每岁元旦用唐朝衣冠祭拜祖先,祭毕收藏。每当这一天,唐人无不向东痛哭,想念故国之心更甚。至龙支城(青海乐都县南),有上千老人来见刘元鼎,哭拜一番,问:天子安好否?因从军被掳,陷没在这里,自己和子孙不忍忘记朝廷,朝廷也还记得我们么?说完都呜咽涕泪,不敢出声哭。刘元鼎低声询问,才知道这些人是丰州(内蒙古五原县)人。吐蕃国唐人自地主阶级到农民,都愿意回到唐朝来,吐蕃的统治显然不能维持多久。
吐蕃对俘虏还有另一种待遇:无专长的唐俘,面上刻黑字(黥面),分配到各地充奴役。有专长的唐俘,右臂上刻黑字,等候赞普亲自发落。其中有些人被任为小官吏,不论文武,统称为舍人。唐宪宗时,淮南小将谭可则在边上被俘,因通晓文字,将要被任为知汉书舍人。他臂上刻的蕃字,译意为“天子(赞普)家臣”。赞普选取有才能的人作自己的家奴,分配无才能的人给贵族作家奴,符合俘虏为奴的惯例。刘元鼎觐见赞普,赞普赐宴,肴馔和酒器,略与唐同,乐工奏《秦王破阵曲》,又奏《凉州》、《胡渭州》,《绿腰》等。乐工和伎人都是唐人,厨师和制酒器的工匠,大概也是唐人。公元801年(唐贞元十七年),吐蕃攻破麟州(陕西神木县北),掳走居民及党项部落。一个叫延素的僧人被掳。一个蕃将号称徐舍人,对延素说:“我是英公李勣第五代孙,武后时我祖先避难逃入吐蕃,世代做蕃将,想念故国的心永不能忘,只是宗族大了,无法回去。你现在遇见我,我放你走。”像徐舍人这种避难入蕃的人,在吐蕃的社会地位可能高一些,其余有专长和无专长的俘虏,都是家奴身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