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老是去看村里的铁匠铺子,那里总有人在打锄头,因为他们每次总是叮叮当当的,我感觉很好玩。我每次看到的时候,他们都是两个人,一般是一个老的,一个年轻的,那个老的拿一个小锤子,那个年轻的抡着一个大锤子。我刚看时就注意,那个老的总是拿个小锤子往那个烧红的铁上轻轻一敲,那个年轻人就抡着大锤子使劲砸。我当时以为是老人没劲,所以用小锤子。后来看时间长了,我明白了,那个老人是师傅,他每次的打,只是给年轻人指示一个方位,告诉他下一锤应该打在哪里。一块铁要打很多次才能成为一个锄头,所以要也反复的入炉,那时的温度就是老爷在看炉,那个年轻人在拉风箱,他们也没有温度计,我注意到,那个老师傅就是在盯着那个炉火中的铁,看着它的颜色变化来估计它的温度变化。
中国古代有很多这样的艺人,比方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叫“一锤定音”,这东西怎么来的呢?以前有唱戏的,有种打节奏的东西叫锣,一般是铜质的,很薄。很多人可能还有印像。那个东西在做的时候,也是由铁匠们用铜做出来的,主体部分都是由一般人或是徒弟们来做,最后中间的封口部分那一锤,一定是高手或是师傅来完成。这一锤子不仅宣布这个成品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它能决定这个锣最终的发音是否标准,这个锣的好与不好,都在这最后的一锤子上。打好这一锤,就是一个好锣,没打好,这个锣就瞎了,这最后的一锤,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一锤定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