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东晋政府注没注意这支威胁极大的政治力量呢?他们没心思注意这个。第一,他们的心思还在内斗上呢。当时对东晋朝庭威胁最大的是桓玄。这家伙,有兵、有权、有势、有地位,而且将北府兵的头儿刘牢之给干掉了,从名义上控制了北府兵。第二,当时北府兵的实力有限,虽然是精锐,但人数不多,还不能构成现实的威胁。第三,恐怕由于当时士族门阀制度的思维惯性,谁也不会想到这些寒门将领能够登上历史的舞台。以他们的门第完全无法和桓玄相比。
但是,前面讲了,战争是最直接的竞争,战争的胜败不是由门第的高低决定的。在与桓玄的战争中,以刘裕为核心的北府兵不但取得了全胜,消灭了桓氏势力,而且自身实力也迅速地壮大了起来,具备了取代东晋的力量。而在此之前,东晋司马氏皇族已被桓玄所消灭,至此没有任何力量能够维系东晋帝国的生命。
随着东晋的灭亡,南北朝的大幕拉开了。
但凡篡位得来的江山,总没有自己打下来的江山稳固。魏晋以来的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宋、齐、梁、陈也在不断重复证明这条定律的真实。其实,刘裕、萧道成、萧衍和陈霸先这四个篡位而立的开国皇帝,心里也清楚自己的皇位不怎么稳固。手下的大臣随时都有模仿自己的可能。怎么办呢?很苦恼啊!
刘裕最先想了一条办法,以儿子出任方镇。这其实真是个馊主意,估计刘裕没怎么读过历史,当年西晋八王之乱不就是因为诸侯王们势力太大中央控制不了吗?果然,公元453年,在建国三十年后,宋发生了类似八王之乱的内战。起因是太子刘劭弑父篡位,接着武陵王刘骏(即宋孝武帝)、南郡王刘义宣、竟陵王刘诞等人为争皇位展开了激战。在激战中胜出的宋孝武帝刘骏发现爷爷的办法太不可靠,诸侯王出任方镇不可靠,不是诸侯当然更不可信。于是开始用典签这个原来管文书的小官来监视各方镇。可是用典签这个办法更臭。为什么呢?第一,在管理学上有一个基本原则,叫权、责、利相统一。典签官小、级别低,因此能够获得的正当收益必然低、承担的责任也小,但是权力却很大。可想而知,这不承担相应责任而且不能得到合理的正当利益的权力必然会用来谋取私利。结果地方行政长官都想方设法巴结典签,地方政务自然一团糟。第二,这种特务监视的办法,不但不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相反还会加重上下之间的猜疑。再加上政府除了用典签监视以外,一旦发现造反的苗头甚至觉得对方可能造反,就诛杀了事。结果,皇族内部杀得一塌糊涂,君臣之间毫无信任可言。就是不想反的,也能给逼反了。比如宋前废帝刘子业见到文帝和孝武帝都排行第三,生怕自己排行第三的弟弟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篡他的位,于是要杀刘子勋。可怜的刘子勋,年仅十岁,被迫起兵造反。最后兵败被杀。对皇族不放心,对大臣就更不放心了。皇帝对大臣不放心,大臣对皇帝就更不放心了。最终,一个叫萧道成的大臣干掉了皇帝,自己上台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