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方面是来自官僚体系的危机。前面已经讲了,宋太祖等人为了防止政府官员对皇权产生威胁,于是就采用了分割职权的办法来削弱他们的权力。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整个官僚体系的膨胀。我们前面也用数据来说明了,宋初内外官员只有几千人,到宋真宗时期,就已有一万多人了。到宋仁宗时期,政府官员的人数就达到了2万多人。官员一多,危机就来了。什么危机呢?一是效率危机。在官僚体系内,人越多,效率越低。官员多了,效率必然降低。这是管理学的基本常识。著名的管理学家帕金森曾经说过,官僚们可以相互制造工作。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局长要在一个比较重要会议上作一个报告,于是就叫分管的科长草拟一份材料,科长又让办事员先写个草稿。于是办事员忙了大半天写了个草稿,交给科长。科长看了以后,觉得有些地方不满意,改了一下,再交给办事员重新修改。办事员又去修改了一个小时,然后交给科长。科长满意了,拿去交给局长。局长看了,又提出几条意见,于是科长又拿回来改。因为局长要得急,所以科长决定不再交给办事员,而是自己改。熬了一个夜晚总算搞定,第二天一早交给局长。局长还是不满意,但是再让科长去改,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就自己坐下来修改,改来改去总不满意,觉得还是自己写比较好,最后花了一个上午自己写了一个报告。你看着每个官员都忙忙碌碌的,但是整个机关的效率高吗?北宋政府,这个典型的官僚机构就是这么一种情况。这是官僚机构的通病,本来也没什么稀奇的。但是,北宋有点特殊。特殊在哪儿呢?特殊之处在于,第一,官吏的来源中,有大量的官员是靠门荫进入官僚体系的。所谓门荫,也就是爹当官,儿子也就能当官。这就有点儿类似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以门第取人。这样进入官僚体系的官员,不可能有什么能力,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来。第二,并不是每个官员都有职务,挂虚职的一大堆。有人说,那这样干实事的人少,行政效率不是会相对高一些吗?不然,一方面,薪俸费用那是年年要出的,另一方面,这些闲职人员那都是想方设法要得个差遣的。也就是说,这些替补们拿着高薪,还一个劲儿地想上场。不过,与球场上不同,官场上一个官员合格不合格、称职不称职那不是像球员那些好分辨,也不由老百姓说了算。谁说了算呢?一个是皇帝说了算,二个是其他当官的说了算。皇帝不好巴结或者说不是所有人都能巴结得上,于是这些当官的就相互支援、相互扶持。发展下去,就产生了派系,出现了党争。党争,就是第二个危机。除此之外,就是财政危机。这不用多解释,这么多官员,得花钱养啊。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