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7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09-07-20 22:42:27

心理诸葛05

刘备请崔州平路边一叙。

两人坐定,崔州平问刘备:“将军您找孔明是为什么呢?”

刘备说:“现在天下大乱,盗贼蜂起。我想见孔明,是为了寻求安邦定国之策啊。”

崔州平说:“您以平定天下为己任,当然是好想法。可是您却不明白治乱之道啊。”

刘备问道:“什么是治乱之道?”

崔州平就说了一番“治极生乱、乱极生治”的道理,最后得出结论:目前汉朝气数已尽,就算刘备请了诸葛亮出山,恐怕也很难扭转乾坤,平定天下,不如顺天安命,自享安逸。

但这番话对于雄心勃勃想要做一番事业的刘关张兄弟是没有说服作用的。尤其对刘备来说,有两个因素让他不会听取崔州平的建议。

第一个因素是“过度自信”。每个人都有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的倾向,别人做不成的事,自己肯定是能做成的。

以投资专家为例。几乎每一个投资专家都认为他们能够获得超过股市平均回报率的收益,但经济学家马尔基尔1999年的调查结果表明,由投资分析师精心筛选出的共同基金组合的表现并不比随机选出的股票更好。

刘备从小胸怀大志,这一路走来,虽然跌跌撞撞,但心中的憧憬始终没有冷却。所以,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在乱世中取得成功。而如果能够请诸葛亮来辅佐自己,那么,成功一定能够更快地到来。

第二个因素是“信念固着”。所谓“信念固着”就是当某一种信念被人们打心底里接受后,就很难让人们再对此加以否定,即使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原先的信念是错误的,也无法让人们改变初衷。

司马徽和徐庶对诸葛亮的强力推荐,交相辉映,叠加强化,让刘备形成了“得到诸葛亮就等于坐拥天下”的强烈信念。这一信念根本不可能因为崔州平的否定而改变。相反,崔州平的负面意见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刘备原来的信念。崔州平越是劝他放弃寻访诸葛亮,越是劝他顺天安命,不再抗争,刘备反而越是想早日得到诸葛亮,早日和曹操等人争夺天下。

所以,刘备不但没听崔州平的话,反而向他打听起诸葛亮的去向。

崔州平一看刘备根本没有听进自己的话,内心多少有几分不情愿,但也知道无法勉强。面对刘备的问话,他也不想多说,只是淡淡地说:“我也想去找他,没有找到啊。”

崔州平本是一句推脱的话,但却无心插柳,又一次给诸葛亮的“不情愿卖家”策略锦上添花。你想,崔州平是诸葛亮为数不多,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屈指可数的几位密友之一。连他也不知道诸葛亮的去向,可见诸葛亮是多么地神秘,多么地难以见到啊。这显然表明,找到诸葛亮都是如此地不容易,那么,要请他出山,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奇货必然可居,越是这样,刘备想得到诸葛亮的渴求就更强烈。

刘备有心邀崔州平同往县衙,早晚请教,但崔州平以“山野之人,无意功名”为由,告别而去。

刘备回到新野,接连派人去卧龙岗打听诸葛亮的动静。眼看隆冬将至,这一日,下人前来回报说诸葛亮已经在庄上了。

刘备立即吩咐备马。张飞一旁看了,说:“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夫,大哥何必屈尊前往呢?不如派人将他叫来吧。”

刘备呵斥道:“你懂什么,诸葛亮是当世的大贤人,怎么能够随随便便派个人去叫呢?这不是自己堵塞寻求贤人的道路吗?”

张飞敬重刘备,不敢顶撞,但内心还是颇不服气。

刘关张三人上路直奔隆中而去。这时正是隆冬天气,十分寒冷。行不数里,突然彤云密布,朔风凛凛,飘起大雪来。

这一场雪让刘备十分欣喜,但张飞却感叹道:“天寒地冻,我们连仗都不打了。干嘛还要辛苦出门去找这个无用之人呢?不如先回新野,避避风雪再说。”

刘备却说:“兄弟,你这就不懂了。这雪来得正是时候。我顶风冒雪,正好可以让诸葛亮知道我寻访他的殷勤之意啊。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他出山呢。兄弟你如果怕冷的话,就先回去好了。我是一定要去的。”

张飞无奈,说:“我死都不怕,哪里会怕冷呢。我只是担心哥哥你空劳神思啊。”

刘备说:“既然这样,你就不要多说了。一起跟着去吧。”

面对恶劣天气,刘备为什么心情反而为之一快呢?

这个反常的反应告诉我们,刘备是陷入了人类一种的近乎本能的错觉思维。我们很容易将各种随机事件联系起来,并发掘出这些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这就是知觉上的错觉相关。

1965年的时候,沃德和詹金斯向被试报告了一个假想的50天人工造云试验的结果。他们告诉被试在这50天中哪几天造了云,哪几天下了雨。实际上,这些信息只是一堆随机信息的混合,有时造云之后下了雨,有时候没有。尽管如此,参加这项实验的被试确实在人造云和下雨之间发现了密切的相关关系。

当人们将随机事件知觉为有联系的事件之后,人们往往就会产生一种控制错觉,以为自己可以控制随机事件的发展。

司马徽和徐庶将诸葛亮比拟成为周朝打下八百年江山的姜太公。而周文王得到姜太公是很不容易的。

当时,姜太公西周的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静待时机出山。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姜太公奇特的钓鱼法,慢慢传到了周伯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磻溪去聘请太公。太公仍然对姬昌不理不睬,自顾自垂钓。姬昌就恭恭敬敬地站在他身后,一直等到日落西山。姜太公这才和姬昌交谈,由此揭开西周天下的历史一页。

实际上,延请姜太公的困难程度和后来姜太公辅助建立周室江山这两件事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但人们却很容易将其归结为前因和后果。这就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错觉思维。所以,刘备就会将自己类比于周文王,从而觉得,凡是成就大业的人,都是要通过请到一个高人才能成功的。而高人当然是很难请到的。越是难请到的人,就越是有突出的才能。

由此,当天降大雪的时候,刘备觉得这凭空增加的延请难度,就是一个“因”,必然会导致诸葛亮出山并帮助自己实现夙愿的“果”。而大雪带来的寒冷,就是给了自已一个控制的机会,只要自己能够克服,就可以控制整个事件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

刘备的这一番算计,是他内心秘而不宣的秘密。他不愿意过早泄漏天机(他自以为已经摸到了天机的脉络,这就是控制错觉的具体体现),哪怕张飞是他亲如手足的兄弟,他也不肯先行明示。当然,后来第三次来请诸葛亮的时候,张飞再次口出狂言,刘备唯恐他的不敬,会亵渎天机,导致错失良机,这才狠狠地用姜太公的例子教训了张飞一顿。

此刻,刘备只是喜滋滋继续前行。

我们也许会嘲笑刘备这种一厢情愿的内心意淫。但实际上,错觉相关思维在人类中普遍地存在。我们可以找出很多体育界名人的例子。

NBA的著名球星乔丹常年只穿同一条短裤比赛,这条他在北卡罗莱纳大学时就开始穿的短裤能让他“信心大增”;

足球明星贝克汉姆每场比赛都必须穿“新鞋”。

西班牙队的球星卡佐拉比赛时必将右脚先踏上球场;德拉雷德则与之相反,是左脚先踩草皮,绝不允许自己踩到边线。他们相信,唯有如此才能带来好运势。

60年代中期的世界轻重量级拳王巴斯特拉诺,比赛时总爱把结婚戒指系在左边靴带上,当作幸运吉祥物;

曲棍球运动员加德纳,在每次比赛开始前,都会把他的刀片浸在厕所里;前

高尔夫界的怪杰瑞典人帕内维克,曾一度迷恋服食火山灰,因为据说火山灰能增加上肢的力量;而英格兰高尔夫球队则更是迷信得很无厘头,每逢关键比赛,他们便会抛弃自己的厨子,集体去麦当劳快餐店大吃一顿,这会给他们带来幸运,还意味着胜利;

这些令人无法接受的怪癖,都是典型的错觉相关。实际上和比赛获胜没有任何一丁点的必然联系,也找不出任何科学的根据,但只有这么做了,内心才会觉得心安。

这是人类根深蒂固的弱点之一,刘备又怎么能够幸免呢?

×××××××××××××××

心理学家感悟:人们内心的安全感往往来自于将偶然归纳成必然。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