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在人的观念中的作用,最值得注意。在宗教主导的传统社会中,一个基本特征是宗教主导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宗教观念高于国家、民族和法律。当A国与B国家发生战争时,若A国中某些少数族群的宗教信仰与B国的主流宗教信仰相同,则这些少数族群极有可能倾向B国。比如新加坡与印尼、马来西亚若发生冲突,政府对马来族新加坡人的立场就感到比较头痛。这就是传统社会当中宗教高于国家的典型特征。在已经进行过宗教改革的西方基督教国家中,这种倾向就不太明显。
其实,伦理主导的传统社会也有这个问题。因为伦理纲常是社会之基,所以对伦理的强调往往高于法律,甚至高于国家。子曰: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即,若老爸犯法,儿子应为之隐瞒,反之亦然。由家及国,推而广之,就是“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京戏《四郎探母》中,辽国公主被塑造成正面人物,她帮助丈夫窃令箭出关,把夫妻情份放在了国家利益之上,这也是传统伦理社会的必然价值取向。因为公主既嫁,就是杨家的人,而不再是萧太后家的人。三纲中有“夫为妻纲”,没有“母为女纲”。所以公主最关心的,不是杨四郎返宋会不会损害辽国利益,而是返宋后还回不回来。杨四郎跪地发誓:“我若探母不回转,黄沙盖脸尸骨不全。”在夫妻关系得到有力保障之后,“夫为妻纲”就继续发挥作用——“驸马后宫巧改扮,盗来令箭你好出关。”呵呵。直到今天,中国到处仍然是“人情大于法”,也算是伦理型传统社会的遗存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